“C2C买币会被警察查吗?”这一问题的答案,需从法律定性与实际风险两方面明确:在我国,虚拟货币C2C交易属于非法金融活动,不仅不受法律保护,若涉及资金链异常或犯罪关联,必然会面临警方调查,承担相应法律责任。
监管政策早已划定清晰红线。2025年7月央行发布的最新通知明确,虚拟货币兑换、交易等相关活动均属非法金融活动,无论通过平台撮合还是个人直接交易(C2C模式),本质都违反金融管理规定。10月央行再次强调,2017年以来的虚拟货币管控政策持续有效,将联合执法部门打击各类交易炒作行为。这意味着C2C买币从行为本身就已触碰监管底线,不存在“私下交易就安全”的侥幸空间。
警方介入调查往往与资金风险直接相关。C2C交易中,买方支付的资金可能流向诈骗、赌博、洗钱等非法领域,一旦交易对手方涉案,警方会通过银行流水、支付记录等追溯资金流向,买方即便自称“不知情”,也需配合调查。泉州曾有案例显示,某市民通过C2C购买USDT后,因卖方资金涉及诈骗,其账户被冻结,虽未被追究刑责,但6万元损失因交易非法无法追回。
更严重的是刑事风险的叠加。若C2C买币金额较大、频繁交易,或明知资金用于非法活动仍参与,可能被认定为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”或“洗钱罪”。2024年广州警方破获的一起案件中,3名通过C2C为虚拟货币诈骗团伙“跑分”的人员,均以帮信罪被提起公诉,面临有期徒刑及罚金处罚。
综上,C2C买币不仅可能被警察查,更面临多重法律风险。虚拟货币交易无安全可言,所谓“个人对个人”的模式无法规避监管。公众需牢记,虚拟货币不具备法定货币地位,任何交易均属非法,应坚决远离各类买币行为,避免因一时侥幸陷入法律纠纷,造成财产与信誉的双重损失。